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认为,“θ-τ”之谜所带来的宇称不守恒问题,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宇称不守恒很可能是一个普遍的基础科学原理。当时科学家认为,电磁相互作用及强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守恒,那么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也应该守恒。但是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研究显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并不守恒。于是随即请吴健雄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理论,结果成功地证明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确实不守恒。为此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人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一个颠覆人们正常思维的大事件,震动了整个科学界。
之所以在弱相互作用中让宇称变得不守恒,就是引力“6”在捣鬼。也就是说,正是引力“6”,创造了整个宇宙物质世界。它才是宇宙的真神。这个“6”,搅动了整个宇宙的变化,以致核聚变贯穿宇宙的全过程。
还是在1954年,杨振宁就提出“杨—Mills规范场论”,后来发展成标准模型,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因此杨振宁的贡献过去被低估了。他应当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时杨振宁心里明白,以后发现更多的费米子和玻色子,以至再发现更多的中微子,除了运用于实用科学技术之外,例如量子纠缠等,着实没有更多的意义,因为创造世界的真神已经找到了。人们发现量子纠缠后,实际上已经发现了吸引力和离心力的特性,速度无限,有记忆性和纠缠态。这就足以解释什么是特异功能,什么是鬼神,什么是气功,以及《易经》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它让西方世界的有神论,上帝创造论全部崩溃。宇宙就是宇宙,哪里有什么神的创造?但是杨振宁的这些话又不能直说,不能从他嘴里说出再发现新的粒子没有意义。因为这样说又担心阻碍科学的发展,所以杨振宁采取先放放再说的态度。
那么,是谁设计了引力“6”?而“6”是真神吗?
1.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θ-τ”之谜所带来的宇称不守恒问题,认识到存在引力“6”,是对科学的巨大贡献。其实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问题,是早就存在的宇宙现象。科学家只是发现而不是创造。为什么呢?在宇宙开合之前,还是一个大挤压的奇点——零形的“混沌蛋”时,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就以变位了和变形了的形式压缩和垫伏其中。
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后,出现阴阳开合,当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产生的时候,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也就一并产生了。于是就有:
阳+ 阳-
阴+ 阴-
根据对立统一的正负配对原则,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和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配对;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和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配对,于是就有:
竖看: 阳+ 阳- 构成阳性物质,给我们带来一个阳性物质世界;阴- 阴+ 构成构成阴性物质,给我们带来一个阴性物质世界。
横看:阳+ 阴- 构成意识,可以称之为宇宙意识;阳- 阴+ 构成灵魂,可以称之为宇宙灵魂。宇宙灵魂和宇宙意识构成宇宙精神。
2.宇宙灵魂和宇宙意识的人格化,就是神灵、上帝。因此,神灵、上帝才是
创造世界的真神,而在此时引力“6”还不具备这个资质。因为宇宙灵魂和宇宙意识的出现先于引力“6”的存在。宇宙间有了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才在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和超微观物质的不同层级表现出来。按照萨特的说法是“存在先于本质”。
如果说是四种力的量子单元的能量线以不同频率和波长振动,在产生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的同时,分化出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那么当这一切发轫之前,四种力的量子单元的能量线在何处寄宿呢?
除非它是“无中生有”,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用爱因斯坦相对论质能转化公式E=mc2则可以给予解释。但是,这样一来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论中。逻辑和事实是:宇宙灵魂
3.宇宙间的四种力,其中引力的正负值统一着,表现为稳定的宏观态势;电磁力的正负值也综合着,表现为微观粒子的稳定运转;强核力的上下三对夸克,紧紧地吸引在一起,一方面表现为微观物质世界牢固的终结,另一方面表明即将打开宇宙的另一扇门——超微观物质世界。而“θ-τ”谜所带来的宇称不守恒,多出了一个引力“6”,则是在诸多力统一、综合以及抵消之后,在弱相互作用中呈现出来的剩余物质——成为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
可见,是神灵、上帝设计了引力“6”,否则就没有宇宙万物了。
4.引力“6”更多地转变为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引力“6”作为剩余物质,它到哪里去了呢?原来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根据对立统一的正负配对原则无论怎样的两两成对,都是以对立统一的方式综合在一起的。它们并没有多余的部分溢出来,唯有这个引力“6”独立存在着。因为表现为引力,就一定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质有关,所以它只能是形成大千世界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但它仅是冰山的一角,在它后面还有与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对立统一存在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沉淀着。
根据宇宙对称定理和阴阳能效守恒定理,与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相对应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二者在能效上等价,是不能多出一块的;还有阴阳两个物质世界二者在能效上也是等价的、平衡的,不可能让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多出一块来。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与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相对应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必需减少一个引力“6”的量。因而在宏观上宇宙间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和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在引力上也是不守恒的。这一点将有待于科学实验证实。
那么,与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相对应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会有缺少一个引力“6”的可能吗?答曰:有。因为在宇宙灵魂以及所有生命的灵魂结构中,以衰变形式存在的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即反物质,以1/1280万亿(秒)的速度,围绕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的能量线旋转一周,产生和发射出灵魂波——-阴+,循环往复、永无休止。在这种接近光速的旋转式运动中,一方面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即反物质变成似衰变而未衰变的状态,表现为一定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在参与产生和发射出灵魂波——-阴+的过程中,必定消耗和或转移了部分能量,很可能是相当于一个引力“6”的量。而这个引力“6”的量就包含在了灵魂波——-阴+中,否则,灵魂波——-阴+作为具有特殊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也是不会凭空产生和发射出来的。
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在产生和发射灵魂波——-阴+时,消耗和或转移了一个引力“6”的量,正好和缺少一个引力“6”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对应上,成为完备的对立统一体,那么在弱相互作用中,因为宇称不守恒而溢出来的一个引力“6”,既得到了合理解释,又派上了用场。
至此,这个过程仍没有完结。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在产生和发射灵魂波——-阴+时,消耗和或转移了一个引力“6”的量,是在1/1280万亿(秒)的时间间隔中完成的,因而它就表现出某种像钟摆一样的摇摆性。即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在短暂中付出一个引力“6”,随后又回复到它自身原有的状态,这时就需要从别的地方再补充一个引力“6”。那么它会从哪里补充呢?我不知道。否则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是会枯竭的。它是否会从以下论述的暗物质或暗能量中补充呢?往下一层一层地分析、慢慢地看吧。
可见,在宏观物质世界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和以衰变形式存在的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即反物质的对立统一体中,因为引力“6”在捣鬼,也仍然会出现类似微观物质世界“波粒二象性”粒子摇摆不定的情况。我相信运用现代科学观测手段是一定会发现这种现象的,虽然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在内容上不可同日而语,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有某些雷同。
5.诸多综合、抵消掉的物质是否变成了暗物质、暗能量?
宇宙间的四种力,其中引力的正负值统一着,表现为稳定的宏观态势;电磁力的正负值也综合着,表现为微观粒子的稳定运转;强核力的上下三对夸克,紧紧地吸引在一起;弱核力即弱相互作用因为“θ-τ”之谜而表现为宇称不守恒,多出了一个引力“6”——成为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
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即弱相互作用,表现的都是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即反物质在宏观物质领域和微观物质领域不同层级的力的作用的不同状态,唯有弱核力即弱相互作用有点特殊,因为“θ-τ”之谜而表现为宇称不守恒,多出了一个引力“6”,既是微观物质世界最后的终结,又表明即将打开宇宙的另一扇门——超微观物质世界。
宇宙间的物质在总体上分为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和超微观物质三种存在形式。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于是将微观物质中那些主要具有粒子性、次要具有波动性的物质和宏观物质一起就划分为阳性物质;而将其中另一部分主要具有波动性、次要具有粒子性的物质和超微观物质一起划分为阴性物质。阳性物质以实粒子为特征,运动速度在光速以下,处在四维时空;阴性物质以虚粒子为特征,运动速度起步就是超光速,处在四维以上的多维时空。在弱核力即弱相互作用中,因为“θ-τ”之谜而多出了一个引力“6”,所以此时的宇称不守恒,正是由微观物质世界进入超微观物质世界的过渡点。这是上帝在这里踹了一脚,让微观物质世界的末端震动了一下,跑出来一个引力“6”,从而打开宇宙的另一扇门——进入超微观物质世界。
基于宇宙对称定理和阴阳能效守恒定理,上述理论比较完整地阐释了阳性物质世界的概念,即解决了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和相对应的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即反物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问题。那么宇宙的另一半呢?即与阳性物质世界相对应的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运动规则又是什么呢?根据拙著《我的宇宙观》八卷本的立论,阴性物质的特征是:存在于四维以上多维时空的阴性物质世界,表现为虚粒子,运动速度起步就是超光速,全部是能量形态,质量蕴含在能量当中。由于四维以上多维时空的负时空高度弯曲和压缩,又被裹挟在四维时空的正时空当中,但是它却可以依据拓扑学原理,在四维时空的阳性物质世界自由往来,存在于四维时空却不占有它的空间。这两个时空由时空隧道(空间的零存在形式和时间停滞)相联结。
在四维以上的多维时空的阴性物质世界,阴性物质又区分为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和以衰变形式存在的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即阴性物质的反物质。在这里,与阳性物质世界的算术时间即实时间相对应的是虚时间。实时间只有从过去到未来的一个时间箭头,虚时间则有时光停滞、时光倒流、时光在超光速的基点上加速度前进的多个时间箭头。不仅如此,虚时间和负空间又是相对分离的,加之质量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因而各自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如上所述,因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出现“θ-τ”而多出了一个引力“6”,从此打开了宇宙的另一扇门——进入超微观物质世界,即四维以上多维时空的阴性物质世界。阴性物质世界包括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和以衰变形式存在的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即阴性物质的反物质,还有部分的以衰变形式存在的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即反物质,一起构成了科学界正在寻找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那么,它是否就是需要不断补充的消耗的引力“6”的源泉呢?
在高能物理学的研究中,自从李正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发现多出了一个引力“6”之后,如杨振宁所说“盛宴已过”。因为在微观物质领域发现再多的微观粒子也只有技术使用上的价值,并无开创性的意义。今后,高能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界更重要的任务是,循着上帝踹了一脚的方向,正视引力“6”捣的鬼,向超微观物质世界进军是大趋势。有出息、有作为的科学家应该在那里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