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的调控功能张大军
2019-07-01 16:53:36
  • 0
  • 0
  • 0


       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

   ——“暗物质”的调控功能

           张大军

    

2003年,当人类基因组计划接近完成的时候,生物学家在欢呼这一成就的同时,惊奇地发现人类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的少许多。本来认为人类应该有10万个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只有大约2.5万到4万基因。奇怪的是,线虫有2万个基因,拟南芥基因数量比人类稍多,水稻基因数则是人类的2倍。随着研究的深入,再次发现人类基因数比10年前估计的还要少,人类基因数量只有19000个左右,特别是这些基因只占基因组序列的1-2%。令人惊异的是,可能其它99%的非编码基因(DNA具体发挥什么作用。这些序列被科学家形象地比喻为基因组的暗物质。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先后建立ENCODE和人类基因表观遗传学路线图计划,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基因组的暗物质功能进行探索,最近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发现这些基因暗物质确实发挥作用,并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的陈润生院士是非编码核酸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其研究团队已经发现和解析了大量的非编码基因。

在漫长的生命科学研究中,们根深蒂固相信的中心法则:由DNA转录成RNA,最后翻译成蛋白质。随着基因大数据的积累,人们发现不仅仅是中心法则中的信使RNAmRNA,绝大部分的遗传密码,几乎都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转录本。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到底有哪些转录本?这些转录本到哪里去了?这是大数据给我们的第一个宏观问题,就是“转录本的命运”。

目前还没有关于转录本“暗物质”命运的综合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转录本的命运可以归为四类,即:不翻译、部分翻译,从头翻译,以及过度翻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转录本的命运,们过去关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从头翻译,很少关注不翻译、部分翻译和过度翻译的情况。

对于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的调控功能,我的看法如下: 

1 .现在谈论的基因(DNA)是指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即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构成的细胞水平上的脱氧核糖核酸及其排列顺序。还有大量的由阳性物质的负物质(阳-)构成、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构成和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构成的基因(DNA),和它们的组合构成的基因(DNA)及其排列顺序,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是检测不出来的。

2 .从人体结构来看,人体是阴阳物质的复合体,由五大要素构成:

 

1生命在阳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按照对立统一的正负配对原则,可以表示为:

 

  + 灵魂 + 意识 + 潜意识(狭义)+ 潜意识(广义)

+-  +    -                     +            -

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的调控功能张大军-+  -    +(脑)        -            +

 

生命在阳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肉身存在于四维时空的阳性物质世界,灵魂栖息在心窝处,产生和发射出灵魂波—— -+意识存在于脑部产生和发射出思维波—— +-潜意识(狭义)是灵魂的镜像牪,存在于阴阳两个物质世界的交界处潜意识(广义)就是阴性物质世界。

因此,一个人的生命在阳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在肉身之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直达整个阴性物质世界。所以,认为人活着只存在肉身,是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基因(DNA)仍然是肉身身在细胞水平上看得见、摸得着的阳性物质的正物质(阳+)。

2)生命在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由四大要素构成。

肉身不复存在之后,生命就由阳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转变为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因为脑已不复存在,所以就由一个人生前脑意识产生和发射的具有固定频率和波长的思维波——+-替代脑的功能,和阴性物质的负物质(-)构成意识(不完全意识)。这样,生命在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灵魂 + 意识(不完全意识)+ 潜意识(狭义)+ 潜意识(广义)。

生命在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实质上就是原来肉身之后拖着那一条长长的“辫子”。当肉身不复存在的时候,就将“辫子”留了下来。生命在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按照对立统一的正负配对原则,可以表示为:

 

灵魂 + 意识(不完全意识)+ 潜意识(狭义)+ 潜意识(广义)

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的调控功能张大军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的调控功能张大军+         -

-         +-                                      +            -

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的调控功能张大军 -            +

 

生命在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因为肉身已不复存在,灵魂就游离出来,和意识(不完全意识)、潜意识(狭义)及潜意识(广义)构成如上图的结构式,存在于阴性物质世界。但是它通过时空隧道,可以自由地来往于阴阳两个物质世界之间。因此,死亡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一个人死亡之后成为生命在阴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还随时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只不过因为人们在生理上的先天局限性,看不见和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罢了。

(3)将生命在阴阳两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之异同用列表方式进行转换,发现与每个人的意识同时并存的是意识(不完全意识),为什么是这种情况呢?道理很单间,因为每个人的脑意识产生和发射出的具有固定频率和波长的思维波——+-,随时都可以和宇宙间的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相组合,构成意识(不完全意识)——-  +-。可见,当我们每个人活着具有意识的时候,就同时具有了意识(不完全意识)。

因此,肉身之后的灵魂 + 意识 + 潜意识(狭义)+ 潜意识(广义)

在基因中的蕴含和表示,是现代科学仪器检测不出来的。

3 .人类基因组的非编码区——“暗物质”,就是指在基因(DNA)中业已蕴含和表现的但却看不见、摸不着,也检测不出来的这部分。它是在肉身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辫子”——灵魂 + 意识 + 潜意识(狭义)+ 潜意识(广义)。至于它们是以怎样的变位了和变形了的形式,存在并展示在细胞水平上的基因(DNA)上,现在还无从知道。

4 .潜意识(广义)即整个阴性物质世界,它的人格化就是神灵、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全在”。因此,科学家现在说的非编码区基因功能,实际上是生命程序和密码的总设计师——潜意识(广义)即整个阴性物质世界——它的人格化神灵、上帝对生命在总体上的调节功能。生命诞生之后,仍然有一个可容忍的调节区间,但却不可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